10月28日,由鐵四院設計的蘄春長膠廊道跨京九鐵路大橋以獨特的方式轉體亮相,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橋梁的認知。
大家戲稱,是不是“把圖紙拿反了造出來的?”
蘄春縣長膠廊道位于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主要功能是將蘄春縣石鼓沖礦區的砂石骨料運輸至長江茅山港碼頭,為長江經濟帶的基礎建設提供原材料,跨京九鐵路大橋是該項目的重點控制性工程。
京九鐵路是繁忙的運輸干線通道,如何盡量降低對鐵路的影響,成了橋梁設計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
設計團隊結合地形及鐵路特點,決定選用連續剛構橋轉體跨越鐵路。
然而,常規連續梁頂板水平、底板呈曲線變化的特點,對于在橋面上運輸砂石骨料而言,存在“高空墜物”的風險。
面對這一難題,設計團隊發揮逆向思維,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解決方案:既然要保證橋面封閉,何不將橋梁本身倒過來?即底板水平、頂板曲線變化,讓運輸設備在橋梁內部運行。這一設計不僅滿足了受力要求,還無需擴大工程規模。
這一創新設計使得箱梁內部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運輸空間,有效防止了“高空墜物”的發生。同時,橋面荷載大幅降低,工程造價得到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所有設備的施工、運營、檢修、維護、更換等均在橋梁內部進行,對鐵路的正常運營毫無影響。
突破創新,永無止境。設計過程中,工程師們結合橋梁自身優勢,精雕細琢,大橋設計細節滿滿:橋頂面是拋物線,常規情況下,橋面上的雨水會快速從頂部流向最低點,造成雨水聚積。因此,設計師們在橋梁頂面設置了多處W形攔水埂,并在攔水埂低點設置泄水孔。這樣,雨水緩緩順勢流向兩側,并通過泄水管迅速排至地面,水流通暢無阻。
結合橋梁自身的結構空間,將底板鋼束錨固端齒塊設計在兩側檢修道板下方,既不占用傳輸帶位置,又保證了檢修人員有足夠的作業空間。
梁和墩交接的位置受力較大,如何保證穩固的連接?設計師們通過在兩薄臂墩之間加大底板厚度的方式,使得墩梁牢牢地連接在一起,安全又可靠。
在中國鐵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下,鐵四院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在服務傳統礦區綠色化升級、礦產物流自動化運輸基礎設施的設計業務上主動作為,牽頭實施的蘄春長膠廊道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實現了礦產物流運輸領域的建設模式創新和技術突破。
作為同等跨度涉鐵橋梁國內首創,跨京九鐵路“倒置式箱型連續剛構”橋梁的成功轉體,填補了長膠廊道的最后一塊拼圖,為項目年底建成運行奠定了基礎。項目建成后,預計可每年向長江中下游區域提供7000萬噸高品質綠色砂石骨料,將有效帶動交通運輸、生產制造、金融服務等產業發展,促進蘄春與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有機聯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高質量協同發展。
來源: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